■记者团 王思远
“广笑大叔的课在我们学院到课率超高,他讲课生动,对学生负责,我们都喜欢他。”生命学院2012级本科生沈春旭谈起自己的任课老师杨广笑,赞不绝口。
杨广笑是生命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主任,在校工作的十年里,他除了担任博导,还一直给本科生讲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门平台课。近日,杨广笑获评我校“师德先进个人”,在他心中,“师德”意味着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心。
让学生爱上“生化危机”
没人知道“广笑大叔”这个昵称是从哪一届流传下来的,但它一直为生命学院的学生熟知和喜爱。谈起杨广笑的课,“幽默”几乎是所有学生的第一反应。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被学生戏称为“生化危机”,其课程内容繁杂、抽象难懂,很多学生一开始便望而生畏。对此,杨广笑一直在思考,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每次开学第一课,杨广笑都格外下功夫。他不教授知识,而是花两节课的时间和学生们“交心”。杨广笑说:“所有老师都认为自己教授的课很重要,而想要让学生理解、接受和喜欢,就要把话说到他们心里。”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这两本书很厚,但我们并不需要掌握所有内容。”杨广笑在“开场白”中便开始给学生们减压,“但是如果书里只有所谓的‘干货’,就太无趣了,一定要有辅助理解的内容。多不要紧,我会帮助大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他还从实用角度介绍课程的意义:“即使不从事相关工作,学完生物化学,大家也可以成为半个医生或营养师,亲人朋友都能因此受益。”
“老师该把讲课当成一门艺术。”杨广笑说,为了避免学生犯困,他很注重语言的抑扬顿挫,并且会时不时插入一些笑话。“大家一笑,那些打瞌睡的就把头抬起来了,也就能跟上老师的思路了。”
杨广笑在课堂上普通话、武汉话、甚至外语并用,活跃气氛。“他的英语发音有点怪,这也是我们的笑点,但笑过后他在我们眼里更加可爱。”生命学院2012级本科生陈尚思说。
严慈并济助后进
在沈春旭眼中,杨广笑的科研学术是“出了名的厉害”;陈尚思说,“广笑大叔”对时政很关注,各个热点事件他都能侃侃而谈。但在大多数学生眼中,杨广笑最可敬的,是他对后进同学耐心细致,一丝不苟。
2012级本科生张明(化名)现在学习认真,成绩不错,但一年前的期末考试中他险些挂科。当时张明没把学习当回事,杨广笑主动找他谈话,要求他分析原因,但他仍旧没有改观。
令张明惊讶的是,有课前提问习惯的杨广笑在第二学期改变了之前按花名册随机点人的办法,专挑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回答问题,仿佛有意和他们作对。“当时我真的很害怕,一到上课就翻书问同学,后来就开始提前准备,慢慢学会主动学习。”张明说,虽然紧张,但他一开始就很明白杨老师的用意,感受到自己没有被放弃,学习起来很有动力。
“越是成绩不好的,我越要关注。”杨广笑对这一做法很坚持,他绝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习惯坐在后排开小差的学生”。
真诚投入做教学
每次开学之初,都会有一些学生要求把教学ppt提前拷走,用于自主复习预习,但杨广笑从未应允。
“我没有一套课件是一直沿用的,全部都要经过反复推敲和认真修改。”杨广笑说,不管工多忙多累,哪怕已经躺在床上了,他也要在上课的前一天把课件内容最终确定一次,删改不合适的地方,确保学生听到的是他认为最有用、最精彩的部分。
“虽然科研压力很大,但我觉得不能减少在本科教学上的精力投入。”杨广笑认为,本科阶段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除了讲课,他还喜欢借着课堂内容给学生讲人生道理。在杨广笑看来,现在的学生普遍个性较强,如果直接说教,恐怕会引起反感,为此他花了很多心思。
每次讲到血红蛋白的供氧功能,他都会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戍边战士坚守岗位,每次都把下山的工作调动机会留给别人。数十年后,他再也没有机会下来了,因为长期的高原生活让他习惯了缺氧的环境,回到平原便会出现氧中毒症状。“我希望他们除了专业知识也能了解到,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是多么可贵的品质。”杨广笑说,自己讲到动情处时常哽咽,而真诚正是打动学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