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航(左一)接受记者采访
“高棉的微笑”摄影展一角
忙活摄影展到深夜10点,与前来帮忙的好友手拿海报合影
缘起——“高棉的微笑”
一场说走就走、随心所至的旅行,一次展示异域风情、文化底蕴深厚的影展,让孙思航——这个吉林大学大二的男生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从影展第一张作品开始,孙思航神采飞扬地向记者介绍着每一幅作品的背景和拍摄的故事。
高棉,这个古老温情的地方若换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没错,它就是如今的柬埔寨。这里有着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吴哥窟,其中心是蜚声世界的巴戎寺,即游人争相前往的“高棉的微笑”。这个地方,是我们了解孙思航的起点站。
影展作品1:朝晖下“心”形的水潭与吴哥窟应和着,潭水帮的异国情侣让人歆羡
影展作品2:“高棉的微笑”——似笑?非笑?似佛?似君?
影展作品3:一人一狗静坐小憩,午后的阳光慵懒怡人。——当时胡锦涛刚结束对柬埔寨的访问,大街小巷的警察仍然在岗
影展作品4:
纹身犹记当年年少疯狂,而今时光已老岁月不惊。——开小铺的法国人
影展作品5:孤儿院里,年岁尚幼但却时时刻刻不忘照顾相依为命的弟弟,让人心生感动的小“姐姐”
影展作品6:随处可见的卖纪念品的当地小孩,他们说——“Give me one dollor for
shcool”
影展作品7
宝贝,不哭——哭泣的小女孩儿收下思航送的米老鼠图铅笔已经不哭了。妈妈欲亲吻她泪痕尚在的脸颊安慰她。
探索——那些和摄影有关的梦与人生
阅读,是孙思航的必修课。旅行的时候,书是必备品之一,“飞往高棉的航班上,看见几乎人手一本《五月的盛放》,感到很是亲切”。他说,从书里能了解很多东西,比如对“高棉的微笑”这些巨大的石像就流传着各种版本的说法,有的说是印度教的某位神灵,也有的说是仁慈微笑着看自己子民的君主。因为年代久远的缘故,这些说法现在已无从考证。
执着,是孙思航的坚持。为捕捉日出时分的镜头,早早乘坐有当地特色的突突车来到吴哥窟守候,却并不觉得辛苦,“因为时差,在高棉看日出对我们来说其实也并不需要起得特别早。当地时间的5点也就相当于北京时间6点的样子。”女王宫,当宾馆的服务人员得知两名少年是中国人后,强烈推荐他们一定要去,
“中国人都特别喜欢那里”。“当琉璃般大气的红色建筑呈现在眼前时,慨叹间不得不说服务员的建议很有道理。”满目中国红,一片中国心。不管去到多远的远方,永远在的是一颗中国心,割不断的是一段中国情。
善良,是孙思航的本质。柬埔寨是严重的地雷受害国,历时长久的战争导致国家经济很困顿。手或脚有残疾的地雷受害者们在旅游区组成了很多乐队,演出时挂上用各国语言写的“我们是地雷受害者,请帮帮我们……”说起这个,他一脸沉重,“我们买了很多铅笔之类的东西送去当地的孤儿院。那里的孤儿大多也是地震受害者,他们的父母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地雷丧命。我们为他们做不了太多,但也尽自己的一份心吧”。他也提到在旅游区随处可见的卖明信片等纪念品的小孩子,他们口中说着“Give
me one dollar for school(给我一美元,送我去上学)”,让人忍不住动容。
摄影,与孙思航缘深情浓。他说,从小看爸爸玩摄影,自己没开始拍的时候就已对这方面有所了解并很感兴趣。但真正开始摄影还是因为一个偶然的契机:妈妈一直订阅《时尚》杂志,有一次随邮了一本摄影书,里面对各种摄影技术的详细介绍激起了他的浓厚兴趣。高考以前专注于学习,终于在高考结束后买了第一台数码单反相机,从此与它结下不解之缘。
旅行,是孙思航的梦想。“回程的飞机上我还在心里数了数,迄今为止到过10个国家了。真正带上单反摄影的除了高棉还有朝鲜、英国和韩国的济州岛。有周游世界的想法,想在世界各地都留下一点自己的东西”,说到这里他有些腼腆地笑了。他说,“如果不走出去,你会认为身边就是世界。等你真正走出去以后,你会发现世界是自己胸怀,天涯再宽,不过你我胸怀。”
无论是在旅行的过程中还是在生活中,思考,已成为他的习惯。在吴哥看到的只是一个王朝苍凉的背影,他神情仿佛又回到高棉,“置身如此庞大的工程中会让人忍不住想象高棉——这个与中国唐朝同时期的王朝,全盛时期曾经是多么的辉煌”。有人用文字记录生活,有人用音乐抒情表意,而孙思航,他选择用镜头记录下一路走来的风景与思考。他说,“我不喜欢看一眼就走,我拍下的每一张照片都有我的思想在里面,它们都有自己的故事。”
孙思航身上有一种独特的吸引人的特质,对摄影执着的热爱、对生活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内心深藏却不时自然流露的善良,这些都使得他的作品富有人情味和生命的张力。这是贯穿了真诚、凝聚了一心一意的向心力才能达到的境界。他认为,摄影者之间是用镜头交流的,“不同的人看同样的风景是有不一样的理解的,不同的人拍同一种事物也就会有不同的角度。”摄影,是生活的一部分,印下的,全是生活的影相。(吉林大学网络通讯社中心站
贵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