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大一时流转于多个社团,最终安定下来的,也只有新闻网、电视台、ACG同萌会和AIESEC,他,总有自己的创意与想法,总有一颗向往自由突破束缚的心。这个世界,敢于创新的人很多,坚持自己的人却很少,而他却说“我只做我,我不做别人。”他就是2014级新闻系本科生,王从熹。

自由:这是我的人生信条
当被问及“你觉得自己是怎么样一个人”的时候,王从熹果断地回答说:“放荡不羁爱自由。”他是渴望自由的,这或许是他选择社团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我不会长时间拘束在一个社团许久,但我会好好利用在社团里的时间,参与每个社团最精华的部分。”他参与过校学生会的先锋论坛、去北外参加过模联、阳光志愿者的地球一小时等活动,虽多虽繁却不乱,最重要的原则是“高兴就好”。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他从不会阻止自己内心对于自由的渴望。
在校媒工作中,王从熹也一直秉承着他自由的人生信条。他认为,校媒是一个平台,想获得什么取决你怎样去利用它。他乐于把自己的想法倾注于新闻网的公众微信推送和电视台的采写编剪摄像摄影中。一年的时间虽然短暂,他却在校媒里付出了许多,也收获了很多。
率真:我只为技术,我并不优秀
说到校媒给予王从熹的收获,他说:“我希望自己能学到更多的技术。”在新闻网微信公众平台也没有太多人去指导他,他逼着自己去自学一些技术。在电视台,他也学习了采访拍摄和剪片的技术。除了技术之外,在新闻网与电视台两大校媒里,他也收获了友情和温暖。可靠的师哥、一起奋斗的同伴,都是他在电视台感受的点点滴滴。
当记者提及他是一个“优秀的校媒人”时,王从熹的态度是否定的。“我并不优秀,我只想尽力做到更好。”王从熹说:“校媒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人人都可以加入校媒,但要做好这项工作,专注、细心、热情是必备的素质。”他所表达的是在校媒里,每个人都应是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做自己:我就是我,拒绝模仿
在选择新闻网公众微信推送选题的时候,他会先拟定好几个,然后再逐个排除。最开始是看选题是否能打动自己,然后是询问室友的意见,还要从多方面选择:以前做过的排除、别的平台做过的排除、没有新视野和新角度的排除、内容空洞无意义的排除、人之常识的排除。“即使借鉴别人优秀灵感,也一定要做出自己的创新。”“保持原创,永不转载。”“这只是我啊!”他在努力做自己,他是独一无二的王从熹。
直言不讳也是他性格之一,“好就夸奖、错就改正,这不才是世界真实的姿态吗?”他不需要失败时候的安慰同情和成功以后的互相吹捧,他更需要的是在他完成了一件事情后,把他的错误及瑕疵指出来的人。他对自己的生活定位是:高品质、乐趣、激情。他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我就是我,是不一样的烟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