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反映吉大人“人比山高、脚比路长”的奋斗精神,激发全校师生和校友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责任担当与创新意识,近日党委宣传部联合公共关系处,特别开设“吉大人”专题,深入报道吉大校友、师生的创新、创业之路,挖掘他们追梦路上的故事,为学校事业发展添砖加瓦,为更多吉大学子引路指航。
对于面临严峻就业形势的大学毕业生而言,创业无疑是一条自我价值最高满足、社会价值最充分实现的康庄大道;对于越来越多的创业大学生而言,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马德印的经历无疑是一个十分成功的案例。由他创立的长春博岸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2011年4月发展至今,已成为拥有20人的专业团队,总资产200万,利润已达到100万的正规企业。而对于自己的成功创业经历,马德印笑着说:“青春就是做你认定对的事儿,并一直坚持下去。”
马德印从上大学开始,就立志要通过智能科技使人们的生活更高效、更便捷、更轻松。谈到自己实现梦想的过程,他总结说:“真是一路坎坷,却也一路欢笑;一路波折,却也一路凯歌。”回首来时的路,每个足迹都是那样的踏实、深铭、光鲜。
2001年3月,本科毕业的马德印在长春某公司任职。工作期间参与国有资产管理、国土平台软件等十余项应用软件开发。到2006年,他已经成为一位年薪高达30万的优秀职业经理人。但尽管工作顺利,前景也很好,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最初的梦想,曾经先后两次想要创业,却由于市场不景气和创业执行不当而失利。
2009年,他毅然做出辞去高薪工作继续求学的决定,让朋友和家人都大吃一惊。但马德印说,他始终无法放弃大学时期的梦想,而现有的环境和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不足以支撑他实现梦想,他要重新起航。2009年9月,他成为吉林大学智能工程的一名博士研究生。经过两年多的刻苦学习,他在智能管理领域发表了多篇国际学术期刊。并在导师的鼓励下,2011年4月开始创办了专门研制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科技型企业——长春博岸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创业初期,马德印把自己所有积蓄都投入到创业中,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创业之路。多方奔走之后,终于接到了公司的第一个定制化的软件项目。于是,他带领着5名信任他并怀揣着同样梦想的伙伴开始了软件开发。他们最初的办公地点是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屋子。每天都加班到凌晨,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
与此同时,马德印还在学业上精益求精。马德印的家是两室一厅,他的岳父岳母为了帮他照顾孩子住在其中一间卧室,他和爱人以及刚刚2岁的儿子住在另一间屋子,为了不打扰家人的休息,马德印每天傍晚都会在卫生间里摆上一个只到他膝盖的小桌子,坐在他儿子的小板凳上完善博士论文。由于他太忙,每次回家都来去匆匆,连儿子都快不记得爸爸长什么样子了。为了节省开销,他甚至为了买一份5块钱的红烧肉都会犹豫很久。虽然很艰苦,但是他感到自己的梦想在一步一步地实现,凭着“梦想实现的路上,总是会有坎坷的”的乐观精神,一直在坚持。
成功的路上总会有失败,最初合作项目的企业突然决定不使用他们开发的软件,这导致马德印和他的团队辛苦一年的成果化为乌有,也因为这次合作失败,他的公司亏损了近百万,那是他的全部家当。那时候的他就连3200元取暖费都拿不出,最后还是从朋友那里借来先垫上。但是,他并没有被失败吓倒,而是分析失败原因,寻找走出失败的途径。那段艰苦的日子,他很感谢妻子帮他撑了家。所有开销都靠着妻子一个人的工资,让他没有后顾之忧的去奋斗。
在家人和团队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下,2012年他终于带领团队开发了10个优质的定制化软件,打响了公司的名声并开始盈利。但是,他还是缺少足够的资金用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幸运的是,吉大创业园对资金短缺困难的企业进行园内融资和社会风险投资,同时为大学生创业的办公室内配备电脑、办公桌、办公椅等必备的办公设备,这为他解脱了困境。
2013年,他正式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分别开发出污水处理工艺专家决策系统、旋转设备专家系统、移动业务与服务支撑系统平台。从最初创业的亏损100万,到今天的总资产200万,马德印将自己所学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科技创新之路。马德印说“博岸人”的共同愿景是“做全球最具人文精神的智能管理科技公司”。
记者手记: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可怕”,一种是每天早晨坚持锻炼的人,一种是每天晚上坚持学习的人。而对于自1994年开始每天早晨晨跑5000米,风雨无阻;每天晚上坚持学习,从未间断的马德印来说,“坚持”这个词语已经深入骨髓,相信他会把这条梦想之路进行到底!他也送给所有有梦想的大学生这个朴实却深刻的词,坚持,定让梦想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