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受采访者提供
11月11日,能源学院2011级本科生杨洋在紧张的课程设计之余,认真学习《随机微分方程》。"这是数学专业研究生才会学的课程,全英文,挺困难的。学习这门课的是因为这个学期加入了数学学院的'数学探索训练营',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每周都会有一次讨论。虽然不是数学专业的学生,但是对数学很感兴趣,就加入了。因为每周都有任务所以学习很有动力很高效"。已经大四的杨洋,折腾的时候真不少,从两次参加节能减排大赛到申请大创项目,但是只要因为兴趣,他都想要去挑战。
获得三次国家奖学金,拥有过四次科研学术经历,参加过5次大型科研成果答辩,获得启明学院特优生称号,开展过一次“武汉历史建筑现状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并荣获优秀团队称号••••••但来杨洋却爱拿“不安现状的伪学霸”调侃自己。“我只是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会很用心地去学好它,并觉得很开心。”目前,他已经成功拿到清华工程热物理专业直博士offer。
“我大一的时候,对什么都充满热情。对于微积分和计算机,我都充满了兴趣。那时候我很爱学习,觉得每一天都充满正能量。”杨洋回想着自己刚进大学的沸腾劲,眼神里充满着一种对自己的感动。他说:“大学生活尤其是对于工科生而言其实是很枯燥的,因为我们并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参加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兴趣在很大程度上让我学会了去享受去适应当前的生活。”
因为有兴趣,所以才有动力,才懂得把握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杨洋面临清华专业的选择时还遇到过一点波折。他在今年暑假参加了清华燃烧能源中心的夏令营,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面试工程热物理之前,杨洋已经有把握被燃烧能源中心录取。但是对他而言,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其实并不是这个专业。而如果放弃这个机会去面试其他专业,其风险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几番权衡下,杨洋还是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工程热物理。在经过自己的全面准备后,面试中,他从18人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成功拿下了offer。
杨洋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有机会去美国读博士后,之后从事科研工作。他也知道做科研很苦很累。“我曾经听过一位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一直支持一个人做科研的动力在于每次多学一点东西,就会离真理更近一步。”杨洋解释说,做科研其实是一个学习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也在教会自己如何做人。
“就像罗小兵教授说过的:“搞科研不仅需要智商,更需要情商。” 杨洋在参加清华普林斯顿燃烧学暑期学校时,恰好Hansen教授有五天的lecture,所以有幸近距离接触真正的科学家。杨洋说,他不仅佩服他们的学术水平,也被他们身上的真诚与执着深深感动,同时坚定了自己想从事科研的决心。
作为一个有点强迫症倾向的天蝎座,杨洋总是会极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力求完美。他总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到许多信息,来提高效率。比如通过“知乎”、“维基百科”等渠道更多地了解了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等等,从而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我总对许多事物都保持好奇。”也有那么一些时候,他会因为没有工程感而觉得学能源很吃力,会因为自己比较擅长的是基础科学而对眼前的工科束手无策。但他依旧坚持下来,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当你离理想越近时,你就会越珍惜曾经远离它的时光。这句话基本可以用于所有我们正在努力做着的事情。”杨洋在日志上这样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