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考情:
新闻与活动
 
  政策要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与活动 -- 政策要闻  
【回眸】这些名字点亮2024!
发布日期:2024-12-29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

一个个闪耀的名字,一段段催人奋进的故事,2024,哪一位中石大人让你印象深刻?哪个故事情节最触动你?

这一年,我们记录时光长河中,奋斗的身影、拼搏的瞬间,讲述他们的光荣与梦想,挖掘报道学生典型88名、教师典型31名、校友典型20位、集体和团队典型32个。他们中有服务国家战略、致力于国之重器的优秀校友,引领科技前沿、勇闯创新“无人区”的学术大师,心有大我、敬业立学,践行教书育人使命的青年教师,还有更多或在逆境中勇往直前、或勤奋好学、或多才多艺的年轻学子。

他们的故事如星光般闪耀,激励着CUPers在这片热土上追梦前行。

今天,带你回顾这一年中石大难忘的人物故事!这些人物故事里有山无遮海无拦的追求执着,有热辣滚烫的青春理想,有人间值得的大爱情怀。我们致敬这些可爱的人、可敬的集体,他们是每一个追梦的中石大人的缩影,我们也要点赞平凡的你,所有的拼搏努力都很了不起。

铸国之重器展担当

探月工程嫦娥六号、首口万米深井

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我国海上第一深井

上天入地下海

有这样一群中石大人

他们胸怀“国之大者”

为铸就国之重器

默默耕耘,矢志奋斗

书写了且歌且行的报国人生


6月25日,完成月球背面采样的嫦娥六号,带着“月球包裹”出差回家,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之旅结束。9月23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代表中就有学校1989级校友贺怀宇——嫦娥六号中法月表氡气测量仪中方负责人。


我国首口自主设计实施的超深大位移井——恩平21-4油田A1H井在珠江口盆地海域顺利投产。该井是在学校杨进教授领衔的深海工程创新团队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下完成的。面对万米级高难度大位移井技术挑战,深海工程创新团队迎难而上,在自升式钻井平台精准就位、安全高效建井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攻克了海龙9自升式钻井平台桩靴承载力受限、插易穿刺、隔水导管极限承载力及井口稳定性等系列技术难题。


3月4日14时48分48秒,我国首口设计井深超万米的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钻探深度突破10000米。在万米深井钻探过程中,中石大的科研人员在现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测试技术,中石大的校友与广大石油人一起并肩作战、奋力攻坚。2020届校友周宝作为青年技术骨干全过程参与了塔里木首口万米深井的可行性论证、方案、设计、现场施工、科研攻关等工作,成为这一突破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贡献者。


2024年11月17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正式入列。中石大博士生黄芳飞从2019年作为监造组的技术骨干,参加“梦想号”钻探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及系统选型,见证了  “梦想号”从初期规划到推进实施的全过程。

杏坛筑梦仁心化育的师者

热爱教育事业,潜心教学研究

以仁爱之心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不畏艰险  因热爱而出发

循循善诱  因责任而坚韧

在中石大有这样一群老师

他们认真、坚定、温暖、洒脱

以学生为中心

7名教职工获2024年北京市教育系统“育人榜样(先锋)”。其中,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教授徐春明、地球物理学院教授谢然红、人工智能学院教授王智广、体育与人文艺术学院教师张旭荣获“教书育人先锋”称号;石油工程学院刘东东荣获“管理育人先锋”称号;经济管理学院纪爽、后勤(校医院)沈晓峰荣获“服务育人先锋”称号。


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教师郭继香循循善诱,助力百余名研究生明确人生方向,被亲切称为“妈妈”。她注重“三心”教育:爱心、关心与责任心,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将枯燥原理生动表达,深受学生喜爱。她关心学生生活,从生病关怀到心理疏导,以真心温暖学生。面对超深稠油开采难题,她毅然前往塔克拉玛干沙漠,带领团队坚守沙漠,克服极端环境,解决现场生产技术难题,始终以“行而不辍,学以报国”的爱国情怀不断攀登稠油开发的高峰。

中石大张劲军教授和杨进教授入选第十五批首都市民学习之星。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教师张逸群、新能源与材料学院教师崔永朋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创新新星。


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吕慧主讲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会计学”的核心课程,难度高、实践性强。她带领团队,重构课程内容,重塑教学模式,依托真实业务情境,开展场景化浸润式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胜任力。在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新文科副高组一等奖,实现了学校该项赛事突破。


中石大理学院副教授戴芊慧热爱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主讲多门主干课程,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深刻性、趣味性。她还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线性代数”课程思政案例库,第七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中,荣获理科组全国二等奖,实现校本部在此项赛事上获奖零的突破,并于今年劳动节前夕,被授予“首都劳动奖章”。

他们用智慧开启教学新程

他将名山大川作为讲堂

用热爱记录山海

他将单调的学习转变为有趣的体验

他们是一群勇于求新、不断求变的青年教师


罗良老师将地质学与摄影完美结合,展现了地质学的独特魅力。他还将摄影故事带入课堂,开设地质美育课程“地质素描”,传播地质文化,将地质学以生动、立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对地质学的热爱。


李庆老师为了提升教学效果,不断革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变单向传授为双向互动,将知识输入转变为引导发现,将浅表学习转变为深度学习,将单调的学习转变为有趣的体验,创新性地让学生将矿物知识设计成扑克牌,将抽象的晶体结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扎根基层奋楫笃行

他毅然投身到西北荒凉的戈壁滩

他作为基层专业技术人员

扎根生产操作第一线

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他临危不乱灭火

走村串巷  深入田间地头

努力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

她心怀大爱捐献造血干细胞

为他人的生命送去希望与温暖

他们

面对挑战  从不退缩  迎难而上

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2006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校友刘守朝,在一线锻炼中迅速成长,在他的带领下,“深地一号”顺北油气田最偏远的顺北4-2班组打造成了名副其实的“顺北'尖刀'班组”,所管理的油气生产区块被中国石化树立为“少井高产”示范区。他是中国石化劳动模范、中国石化技术能手,获新疆青年五四奖章、中国技能大赛采油工职业技能竞赛个人金奖。


2009级理学院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12级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王涯,博士后出站到张家界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工作。今年的“两会”上结合现在的工作,针对食用农产品的安全提出了关于加强网络销售农药监管的建议,助力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


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2016届本科生、2019届研究生杨洋,2017年在中石大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今年9月,杨洋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在家人支持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位患者带去重生的希望。


2022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校友罗明松,是云南省泸水市鲁掌镇的一名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致力于推动当地发展。5月11日,在昆明西山区某商场内,一幅广告招贴画不慎被引燃,火势虽猛,罗明松挺身而出,仅用了30秒便将明火扑灭,被网友亲切称为“灭火哥”。他还是中石大第四例配型成功并完成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被传染了“优秀”的宿舍

以勤勉为帆  以智慧为舵

他们互帮互助,携手同行,上下求索

宿舍灯火映照梦想轮廓

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


润杰公寓3302宿舍成员,三年间彼此激励,携手成长,全员保研。他们学习上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他们互相分享解题的方法,相互检验知识掌握的程度,“学得快”“学得好”成为宿舍内津津乐道的话题。他们更像是一家人,合作共进,友爱同行。


润杰公寓2229宿舍全员保研,她们共同面对学业挑战,建立知识共享机制。在科研中,她们携手探索,参与创新项目,斩获30余项奖项。课余时间,她们参与集体活动,传递正能量,共同见证成长与欢笑。


中石大克拉玛依校区D6-102-5宿舍全员保研至理想学校。他们虽爱好各异,却目标一致,脚踏实地追梦,四人累计获奖学金、竞赛奖项20余人次,通过实践锻炼真才实学,展现了青春最美的注解。

组织力量 团队力量 集体力量

9个项目入选全国党建“双创”、研究生“双百”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5个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

10个基层党组织和创新项目入选北京市培育创建名单


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海洋油气工程研23-2班获2024年北京高校“我的班级我的家”十佳班集体荣誉称号。


人工智能学院董华松、连远峰老师指导的CUP  Quadruped  和CUP  dog团队在第二十六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CRAIC)全国总决赛获全国一等奖,创造了两支队伍“由相同教师指导、参加同一赛道、最终同获一等奖”的赛场佳话。

青春向上星光闪耀

坚韧在左   天赋向右

他们在自己热爱的领域

尽情挥洒青春

他们用无数个日夜编织荣耀的篇章

在通往知识的道路上他们是探索者

更是自我超越的勇者


“自踏入中石大的那一刻起,我便深知,我的心将永远归属于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与之共成长,同辉煌。”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2021级张东是中石大首批本博一体化博士生,博士期间,综测连续两年排名第一,发表高水平论文31篇,申请发明专利11项,获国家奖学金和优秀研究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十佳大学生等荣誉称号。他创立的公司已实质化运行并盈利,共获得“互联网+”金奖、银奖和“储运仿真大赛”银奖等各类省部级以上双创竞赛奖项20余项。


新能源与材料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马广,专业排名第一,作为研究生党员,他带领支部创新学习机制,深入基层开展社会服务,所在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个人入选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


“我被地球物理测井深深吸引,蜿蜒曲折的测井曲线如同我们的心电图一样,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油气储层质量,从而揭示地下深处岩层的地质奥秘。”地球科学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新生苏洋,本科毕业、博士刚入学即达到博士毕业发表学术论文的标准,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古地理学报》、《地质论评》各发表论文1篇,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三好学生、校级优秀青年志愿者等称号。


新能源与材料学院硕士研究生张一,曾因意外烧伤,学习受影响,但在自己的不断努力下来到中石大读研。他发表SCI论文7篇,累积影响因子70.778,开发了针对厌氧消化领域的智能大模型,带领团队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和校级竞赛奖项11项,负责2项研究生课题、2项本科毕设和4项大创课题。


“不是科班出身,却天分极高,十分刻苦。”人工智能学院潘耀宇是第19届百度之星程序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金牌获得者,在编程方面天赋异禀,短短三年斩获国际、国内竞赛奖项十余项、各类省部级、校级各类竞赛奖项若干。


“跟孩子们一起坐在台阶上吃饭,站在那个楼梯一起合唱……回忆起那段日子,是很充实、很快乐的。”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2020级本科生赵冰珂,擅长国画,热爱唱歌、主持,热心支教活动,作为北京市三好学生,学习成绩优异,高等数学满分,并在学科竞赛获奖无数,获国家奖学金、“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


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的张馨予连续三年排名综测第一,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等30项奖项,她和男友庞安威是同学院的好友,两人从友情走到爱情,一同入围了清华大学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预推免,均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拿到专业推免名额,双双保研至清华大学。


“从我接触编程起,我的梦想就只有一个——站上国际顶尖赛事的最高领奖台。”年仅17岁的人工智能学院2024级新生仝泰旻,在2024年ICPC和CCPC赛事上,获得ICPC上海站银奖和顽强顽强拼搏奖、CCPC济南站银奖、CCPC哈尔滨站铜奖。

才华横溢绽放青春

他们

或舞姿曼妙、或满腹经纶、或妙笔丹青

他们以才华和坚韧

浇灌梦想的沃土

赢得青春的喝彩

是名副其实的“六边形战士”


“我认为穿上汉服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是对美的追求和自我表达的方式。”经济管理学院2022级研究生李骄杨,是北京春晚歌舞节目《迎春花》的廊桥演员,也是北京春晚现场席位中独具特色的汉服团队中的一员。


理学院2020级本科生曹可滢是“首都最美志愿者”称号获得者。从建党百年庆典的雨中守望到冬奥冬残奥村的温情传递,再到线上“云支教”的爱心接力,她的身影活跃在志愿服务的每个角落。


进入大学后,更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成全了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赵盛旭对诗词的热爱。今年他登上了《2024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场“寒暑”主题的主舞台。节目中,赵盛旭镇定自若、应答如流,最终与队友取得了胜利。


地球物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徐滢滢,学习上成绩优异,在学科竞赛中屡获8iu7esw;6t87ui佳绩;文体领域全面发展;连续两年前往云南南华县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实践,传递知识技能。

勇历千重浪笑迎万道霞

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他们披上勇气的铠甲

孜孜矻矻

生命之树之所以常青

是因为它不断向上生长

即使身处逆境

仍以不懈的努力和坚定信念

浇灌出属于自己的参天大树


地球科学学院2020级本科生金世贵,生于贵州偏远山村,幼年父亲离世、母亲改嫁,被舅舅收养后生活艰难。他懂事独立,高中起靠兼职和资助解决生活与学习费用;坚持学业,从小学到高中一路拼搏,最终考入中石大;心怀感恩,积极投身公益,参与支教、疫情防控等志愿活动。如今,金世贵已是中石大博士研究生。


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2023级的王磊成长于中国SOS儿童村(救助孤儿的福利机构)。在那里王磊得到了家庭式的助养,他拥有一个妈妈和几个兄弟姐妹组成的温暖家庭,让他养成了开朗大方的性格。来到中石大,他刻苦学习知识,享受参与文体活动,做志愿传递爱心,将大学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很荣幸我为祖国站过岗,很荣幸我的青春里有这么一道迷彩绿。”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2015级本科生、2022级硕士研究生梁帅,是一名退伍军人,自大一起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就尝试各类兼职,面对家庭的困难,他用双手筑梦,实现了自立;在军营的大熔炉中,他磨炼出坚定的意志,实现了自强。

友谊使者合作桥梁

来自不同的国家

说着不同的语言

他们在中石大不断学习成长

与中国的情缘更加绵长


来自土库曼斯坦的若贺曼16岁便开始了与中国的美丽邂逅。他先后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完成了汉语预科、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业,专业涵盖了化学工程与工艺、英语、企业管理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毕业后若贺曼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际教育学院从事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2015年,来自俄罗斯的安丽娜怀着对中国的深切向往来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攻读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2019年顺利完成学业获得博士学位。现为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来自土库曼斯坦的加汉,2016年至2018年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攻读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兰州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从事留学生管理和汉语教学工作至今。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朴力,就读于石油工程学院石油工程专业。在中国的一年里,朴力先后参加了中石大“我是演说家”语言艺术大赛、“我是朗读者”诵读大赛等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在这些舞台上,朴力讲述着自己和中石大的故事、分享了他对中国文化和印度尼西亚文化异同的思考,向更多的外国学子展示中国的魅力。


来自埃塞俄比亚的王美西,自小在中国文化的耳濡目染中长大。她不仅精通汉语,更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她将《论语》作为精神灯塔,来到中国后,她在课余时间学习葫芦丝和禅音鼓,专门去体验两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印和瓷器修复。她以敬畏之心,探索中华文化的奥秘,以热爱之情,学习汉语之美。

这一年

每一位中石大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

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年度故事已缓缓落下帷幕

但它所传递的精神与力量

激励着每一位CUPers不断努力

勇攀高峰

共同迎接美好的2025

 
专本学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在职研究生
华中科技大学
吉林大学
职业资格证书
会计从业资格证
公共英语等级证
大学英语等级证
学位英语
教师资格证
人力资源管理师
心理咨询师
物流师
我要报名
报名方法
付款方式
常见问题
网上报名
新闻与活动
新闻动态
校园活动
学员风采
最新考情
政策要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机会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钟寺13号    http://www.tuoyingedu.com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10-62195581  <a href="https://beian.miit.gov.cn" target="_blank">京ICP备13040403号-1 </a>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03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032号